得到
  • 汉语词
  • 汉语典q
当前位置 :
秋分吃什么食物 秋分吃哪些传统食物
更新时间:2024-03-28 22:50:24

  秋分吃什么食物

  南瓜

  南瓜属于黄色蔬菜,含有非常丰富的胡萝卜素,这种物质是维生素A的前体,秋天气候干燥,增加食用含有丰富维A、维生素E的食品,可增强机体免疫力,对改善秋燥症状大有裨益。南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。其所含的β胡萝卜素,可由人体吸收后转化为维生素A,维生素A和蛋白质结合可形成视蛋白,在眼睛健康上扮演重要的角色。

  百合

  百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脂肪、脱甲秋水仙碱和钙、磷、铁及维生素等,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。中医用百合作为止血、活血、清肺润燥、滋阴清热、理脾健胃的补药。现代研究表明,百合具有明显的镇咳、平喘、止血等作用,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增加液体免疫功能的活性。百合还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。将百合洗净,煮熟,放冰糖后冷却食用,既可清热润肺,又能滋补益中。

  大枣

  据中医专家讲,大枣不光是甜美食品,还是治病良药。大枣性味甘平,入脾胃二经有补气益血之功效,是健脾益气的佳品。中医常用大枣治疗脾胃虚弱、气血不足、失眠等症。根据药理研究,大枣有保护肝脏、降低血脂等作用。专家介绍说,大枣虽然味甘、无毒,但性偏湿热,故不能多食,尤其内有湿热者,多食会出现寒热口渴、胃胀等不良反应。

  红薯

  我国医学工作者曾对广西西部的百岁老人之乡进行调查,发现此地的长寿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习惯每日食红薯,甚至将其作为主食。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、维生素、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,还含有丰富的镁、磷、钙等矿物元素和亚油酸等。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,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。另外,红薯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,因其富含纤维素和果胶而具有阻止糖分转化为脂肪的功能。

  枸杞

  枸杞具有解热、治疗糖尿病、止咳化痰等疗效,而将枸杞根煎煮后饮用,能够降血压。至于枸杞茶则具有治疗体质虚寒、性冷感、健胃、肝肾疾病、肺结核、便秘、失眠、低血压、贫血、各种眼疾、掉发、口腔炎、护肤等作用。但是,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,患有高血压、性情太过急躁的人好不要食用。相反,若是体质虚弱、常感冒、抵抗力差的人好每天食用。

  芋饼

  芋饼是北京人非常非常传统的一种美食了,芋饼虽然热量比较的高,但是是非常容易消化的,而且营养成分丰富,营养价值也是非常的高,芋头不仅可以用来当作蔬菜,也可以用来当成一种干粮,而且还可以利用芋头做出各种特色的小吃,就比如说芋饼就深受大家的喜欢。在北京,每逢秋分节这一天,无论是男女老少,都会非常喜欢吃芋饼,而且在秋分节这一天,每个人手上捧着一个热乎乎的芋饼,和家人做在一起也是件非常幸福的事。

  秋菜

  秋菜是岭南地区那边非常盛产的,中国人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习俗即是在秋分这一天吃秋菜,秋菜只是一个统称,其实里面还包含着很多的食材,一般是生长在田野间的,人们在秋分这一天就非常的喜欢去田野间找寻秋菜,因为秋菜谐音过来就是求财,寓意还是非常美好的,而且在乡间,百姓们更是为秋菜编了一首打油诗,在当地也是非常的流行。

  汤圆

  汤圆也是在秋分这一天人们非常喜欢吃的食物之一了,按照古时候农家的习俗,在秋分节这一天是必须要吃上一颗汤圆的,寓意着团团圆圆,圆圆满满,象征意义是非常好的,而且也有着悠久的历史,文化底蕴也是非常浓厚的,所以汤圆也是非常受人们喜欢的。

  秋分的介绍

  秋分是秋季的第4个节气,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6个节气。 每年9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80度为秋分,太阳直射地球赤道,昼夜均分,各12小时,全球无极昼、极夜现象。秋分之后,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,故秋分也称降分。此后,昼夜温差逐渐加大,幅度将高于10℃以上。

  秋分时节和清明时节有些民俗类似,也有扫墓祭祖的习惯,称作“秋祭”。秋分时节,民间很多地方还要吃一种称作“野苋菜”的野菜,还有乡人称之为“秋碧蒿”。还有一些地区的农户挨家挨户送秋牛图,秋牛图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,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,名曰“秋牛图”。

  秋分要防止凉燥,坚持锻炼身体。饮食调养方面,应多喝水,吃清润、温润的食物。

  秋季天气干燥,主要外邪为燥邪。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,故多见于温燥;秋分之后,阵阵秋风袭来,使气温逐渐下降,寒凉渐重,所以多出现凉燥。要防止凉燥,就得坚持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,提高抗病能力。秋季锻炼,重在益肺润燥,如练吐纳功、叩齿咽津润燥功。饮食调养方面,应多喝水,吃清润、温润的食物,如芝麻、核桃、糯米、蜂蜜、乳品、梨等,可以起到滋阴润肺、养阴生津的作用。

看作文网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
不够精彩?
看作文网(kanzuowen.net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
邮箱:  联系方式:

Copyright©2009-2021 看作文网 kanzuowen.net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-5